一部“新鲜”的时尚史

有多少人会将中国时尚与30年改革历程真正挂上钩?似乎“时尚”这个舶来词,总是新鲜地满足着人们精神层面的时代需求。那些韶华过去的故事,那段时尚被“引进”中国开放之初的成长史,在今天的记忆中,也构成了无数个“新鲜”的影像。

  有多少人会将中国时尚与30年改革历程真正挂上钩?似乎“时尚”这个舶来词,总是新鲜地满足着人们精神层面的时代需求。那些韶华过去的故事,那段时尚被“引进”中国开放之初的成长史,在今天的记忆中,也构成了无数个“新鲜”的影像。

  的确,时尚产业有着很特殊的一段发展史,正因为发展之初伴随着太多的偏见和隐晦,时尚对于中国人的影响,竟是从拒人千里的相互排斥开始的。

  30年前的人们也许不会想到,时尚在今天的地位,足以影响人类的生活品质和国家的世界形象。而今天,被时尚浸润洗礼乃至将时尚纳入生活常识的人们,却愿意回过头去品味关于时尚的那些“老”故事、“老”影像……

  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

  1987年、198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称号
  1991年获得中国体育摄影十杰
  1992年获得首届中国十大青年摄影家第一名
  1993年获首届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第一名
  1993年拍摄的以申办奥运为题材的作品《9.23北京不眠之夜》获得该年度的三项摄影大赛的金奖
  2004年获得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称号

  从80年代至今,一直关注中国时尚发展进程,采访拍摄了历届中国模特大赛、全部11届中国国际时装周、第51届-57届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2004-2008国际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2006-2008纽约时装周。并多次担任世界性及全国模特、选美大赛的评委,目前仍活跃在时尚前沿。

  1985年,刘占坤成为中国青年报最年轻的摄影记者。当他扛起相机走进那个相当神秘的“时尚圈”时,仅仅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没想到的是,在此后20多年间,他不仅对这个圈子产生了浓厚感情和理性见解,也为这个如今欣然跨入“创意产业”的中国时尚界,留下了一本珍贵的历史影册。

  这本影册抹去了圈内外诸多不和谐的陌生的距离,串联起每个人与时尚之间隐藏起来的种种怀旧与新奇,让30年来时尚在社会中印刻的每一步,都得以清晰再现。

  金水桥上嫣然永恒

  1979年,“世界时装大师”皮尔·卡丹第一次带着自己的时装踏上中国领地,模特随着他的脚步在当年羞涩登场,第一支服装表演队的成员大多是从当年的纺织女工中挑选出来的。对外界而言,“模特”是个被长辈们唾弃的隐秘称谓。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百姓与时尚圈像是同一个空间里的两个世界,而传媒的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历史责任。

  尽管刘占坤从来没有说过相机里那些久远却永恒的瞬间成为无形中联起两个世界的一个通口,但事实证明,老百姓对时尚界最初的鄙夷和猜测,的确是通过传媒的力量得到了纠正和扭转。

  更关键的是,那些崭露头角的一代代时尚新星,正是在这些照片和文字的捕捉中,丰富着那个时代清寡的精神生活,树立起行业诞生之初的尊严。

  1988年,北京姑娘彭莉在意大利“今日新模特”大赛上获得冠军,回国后不久,就在刘占坤的影册里留下了金水桥上的嫣然一幕。

  拍摄的过程至今还让刘占坤历历在目,为了避免混乱,真正的拍摄时间只有15分钟,却留下了足够震撼的历史一瞥:

  彭莉那身代表着80年代时尚风潮的搭配风格如今看起来颇有些扎眼,却是20年前中国时尚前沿的典型之作。

  彭莉身影的一侧是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另一侧的桥头,拥挤着一些看热闹的老百姓。不修边幅的衣衫带着历史的烙印,与桥上的彭莉形成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那个年代,时尚在突破与保守的碰撞中“挣扎”,而那一张张充满惊奇的面孔吐露出的一丝扭捏和几分憧憬,也恰恰是时尚在“挣扎”中看到的希望。

  这张照片得到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先生的高度赞许。以他的话说,这张照片就是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强烈的感觉,毛泽东的画像增添的图片的气势,可以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事件。

  连接世界的同一双眼睛

  见证并记录这个产业的发展史,刘占坤的影册里还有更为厚重的时代演变与创新。尤其是当中国时尚设计时代来临时,影像组成的轨迹像是一本历史轮回和文化浸润的教科书,那里面不仅有故事,还有启发、感悟、反思和随时可以带来新发现的产业课题。

  对于已经跟随时尚脚步走过多年的刘占坤,此时听到身边有人斥责他“不务正业”的声音,刘占坤感到了一丝彷徨。“这种声音差点让我放弃对时尚题材的继续关注”。刘占坤说。

  1997年,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诞生。刘占坤在责任心和情感的驱使下跨进了时装周现场。这一跨就是11年。

  刘占坤还记得第一届时装周只有十几场秀,更谈不上造型师、舞台编导和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舞美音乐粗糙简略,模特们自己化妆,甚至自己带鞋和饰品来配合设计师的服装。

  如今,我们早已拥有不亚于国际顶级水平的专业人才和配套设施。最关键的是,中国一代代设计师从模仿到创新,更多将东方文化融入世界时尚元素,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时代。中国时装周的地位连同中国时尚界的国际影响力,都让世界时尚人士为之瞩目。

  此时,刘占坤突然发现,有些曾经说他“不务正业”的人,也纷纷挤进了时尚圈,匆忙地寻找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这才明白,不是他真的“不务正业”,而是早期的时尚圈还处于半封闭状态,很多媒体记者走不进来。如今时尚之门敞开了,更多的人开始在这个圈子里寻找“正业”了。

  美丽事业的世界会晤

  从见证者、记录者到参与者,刘占坤说,这些称号并不是递进的关系,见证和记录是身为记者最基本的职责,而参与的目的也是为了更高层次的见证和更深层次的记录。

  近些年在中国时尚领域渐成气候的另一大板块,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美丽事业”。这份“事业”包含着模特赛事和选美赛事在发展中形成的广阔市场。

  这个市场在八九年前的上世纪末,还是一片开垦不足的半荒地,除了一两个模特赛事孤独的身影,选美完全是人们羞于提及的“荒唐事”。

  2001年11月,第51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在南非举行。这个世界最高水平的选美大赛在前50年完全与中国大陆挂不上任何关系。而在这一年,南非迎来了一批中国大陆人。

  这批人中有一位叫李冰的东方美女。还有一位扛着照相机的媒体记者,他就是刘占坤。

  这批人的南非之行对中国美丽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李冰是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参赛选手,她的手指间流淌出钢琴曲《茉莉花》的优美旋律,她独特的东方气质赢得国际评委的青睐,最终李冰获得了第4名和亚洲美皇后的称号,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世界的时尚舞台上飘扬,这也是中国女孩在世界选美大赛上撰写的第一笔获奖记录。

  由此,人们对于选美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迈出了南非的第一步,刘占坤在第二年又赶赴英国,第52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上,来自中国海南的女孩吴英娜获得总决赛第五名。

  正因为中国大陆选手这两次与世界选美赛事的紧密接触,2003年世界小姐选美大赛才得以落户中国三亚,其间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形象工程的建立,美丽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几年,刘占坤除了继续用相机记录美丽事业在中国留下的一步步脚印,还相继成为诸多国际性模特、选美赛事的评委,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下全新内容,包含着每一个美丽故事背后的艰辛、欢乐、进步与充实。“只要我还能扛得动相机,还能跑得动,我一定不会离开这个圈子。而且,我还要工作在第一线上,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刘占坤合上影册,在历史的变迁中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title

AFIA模特认证体系是针对亚洲模特的骨骼条件,结合国际时尚领域职业模特的规范和惯例,在亚洲地区执行的职业模特资质分级检定...... 详情

关于中国模特在线 | 加入收藏 | 招聘信息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加盟新面孔

关注我们: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招生咨询: 北京北京报名 | 哈尔滨哈校 | 在线报名

Copyright 2001-2016 中国模特在线,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76239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0264
网站合作、内容监督:010-64369970/64367168